从零元到30万余元的集体经济“翻身仗”_世界新资讯
(资料图)
5月29日一早,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曙光村红梨产业园里,红梨挂满枝头。梨树下,57岁的村民程德财和妻子吴秀英忙着清除杂草。
瞧见眼前的光景,程德财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村上重新盘活了红梨园,不仅增加了我们的务工收入,还通过‘红梨认养’模式壮大了集体经济,看着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妻子吴秀英却在一旁“揭老底”:“看把你美的,以前你一出门看到这片荒地就叹气。”
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程德财坦言,农家人最见不得地荒,地里荒着这心里就没底儿。如今,荒地变良园,收入有了保障,集体经济有了新盼头,村民们的心里说不出的甜。
原来,去年曙光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还是一片空白。“现在我们已经打了‘翻身仗’,半年时间集体经济收入已达30余万元。”曙光村党支部书记程德强翻开笔记本,细数着村里打“翻身仗”的点滴。
去年,龙潭乡对辖区房屋、耕地、果树(红梨)等各类闲置资源资产进行全面排查,探索推行“分社起底、总社搭桥、主体经营”盘活模式,组织村集体对曙光村200亩红梨产业园进行临时代理管护,通过农技员对红梨管护技术进行专业指导,林园无公害农业专合社具体管护,持续对红梨树进行松土、施肥、除草、修枝等日常管护,让昔日的荒草园变成了生机盎然的“百宝园”。
对于一个“空壳村”,管护资金从何而来?这曾是摆在曙光村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多方探索,最终曙光村瞄准“梨树认养”模式,联合党建共建单位、国有企业、市民等认养梨树3000余棵,筹集到资金30万余元,“有了资金,管护自然跟得上。”程德强说。
同时,为了实现“一园多收”,曙光村还在红梨树下套种了大豆、甘蓝、芍药、矢车菊、格桑花、五味子等,实现“果蔬、果花、果药”立体发展模式。程德强说,“套种”模式,不但丰富了产业形态,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吸引大批游客前往打卡游玩,带动当地农家乐生意以及土特产品销售,促进了当地村民持续增收。
今年,曙光村红梨产业园还成功创建为广元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通过设置传统农耕和现代农业等劳动教育课程,将在秋季吸引学生前来体验,预计单批次实现收益2万左右。“通过认养红梨、果蔬销售、研学实践、花卉观赏等多业态,红梨产业园综合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盘算着今年的产业规划,程德强言语中透着坚定的信心。
近年来,龙潭乡以现代都市农业为方向,立足“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以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为引领,以优质农旅融合项目为载体,推动农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多功能、多维度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促进村民持续增收致富。(记者 戚原 通讯员 李霞)
标签: